中铁四局集团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分公司

返回首页|集团网站|企业文化网|集团站群登录|注册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媒体聚焦
西北边陲展英姿——七分公司新疆红淖三铁路先期段施工侧记(专版)
发布时间:2012-09-25新闻来源:《铁道建设》报
分享到:

 

洪柳河特大桥施工

挖方施工

墩柱施工

 

2012年9月,新疆首条民营铁路——红淖三铁路全线动工。该铁路自甘肃和新疆交界处的兰新铁路红柳河车站引出,连接哈密淖毛湖煤田至三塘湖煤田,线路全长625公里,是一条以煤运为主,兼顾化工产品等地方资源开发的货运铁路,是新疆目前投资额最大、线路最长、标准最高的地方专用铁路。

在此之前,七分公司建设大军已经进入新疆地区,全面展开了红淖三铁路先期开工段的施工。先期开工段线路全长14.55公里,设计等级Ⅰ级。主要工程量有:红柳河大桥462.39米、红柳村特大桥1274.04米、河西大桥150.77米、兰新立交大桥306.21米;涵洞37座计1088.37横延米,工期为220天,合同价18583万元。施工生产压力巨大,只有在“快”字上做好文章,将速度发挥到极致,才能满足项目工期要求。

使命

此次七分公司承建的红淖三铁路项目先期开工段,在我局开拓新疆市场、扩大区域品牌影响中,扮演着“急先锋”的角色。

该项目位于距哈密市196公里处,属百里无人区,干旱、缺水、风大。3月25日收到中标通知书后,七分公司立即调遣精兵强将,组建了由公司副总经理刘皖怀任项目经理的领导班子,常务副经理徐华生带领项目全体员工,迅速组织人员、机械,跑步进场,公司主要领导多次亲临一线进行现场指导。遍布戈壁的骆驼刺使进场之路步步惊心,3月的戈壁气候寒冷,大家的手机因信号差也形同虚设,“取暖基本靠抖、通讯基本靠吼”成为进点之初艰苦条件的真实写照。

“古有英雄横刀立马战疆场,今有我辈精英荟萃斗红淖。”经过全体员工十几天的紧张准备,该项目于4月10日全线动工。当天,气温骤降,风雪大作,风力瞬间达到8级。节点就是命令,效率就是效益。项目常务副经理徐华生在早点名时进行了开工动员:不惧狂风,不畏暴雪,坚决打好开局之战!

4月12日,项目部各部门同业主、设计院、路局相关部门全面完成对接;4月15日,经理部驻地建设完成,达到了办公和生活条件;4月20日,搅拌站和试验室建成并正式投入使用;4月29日,第一个承台基础完成;5月2日,纵向贯通便道施工顺利展开;5月8日,项目产值已过千万。一切都在以一种超乎寻常的快节奏推进着。

5月9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政协副主席李湘林,乌鲁木齐铁路局副局长熊春庚和广汇集团执行董事、总裁、红淖三铁路有限公司董事长尚继强一行来到红淖三铁路项目视察工作,在听取汇报和查看现场后,伸出了大拇指:中铁四局不愧为国有大型企业。

攻坚

该项目跨既有兰新线,4条西气东输天然气石油管道,并且需要与在建的兰新二线对接,安全风险大,属于国家1级质量标准。工期异常紧张,环境异常恶劣,对项目施工提出了非常严峻的考验,项目全体员工发扬“不畏困难、连续作战”的精神,实行“三班倒”制度,确保24小时不间断作业。

一边是抢工期、保质量、铸造精品工程的号令,一边是恶劣的气候条件、恶劣的施工条件等实际困难。刘皖怀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他要求调度每天将现场施工进度、物资设备到位情况,以手机短信的形式发给他,“只有做到心中有数,安排工作时才能有的放矢”,这是他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每个月的上旬,他都要亲自带领项目管理骨干全线徒步平推检查一次,查找现场安全质量方面存在的隐患和缺陷,并及时组织整改。

徐华生说,混凝土凝固时对温度很敏感。戈壁滩的夏天又热又干燥,混凝土干得太快,罐车上要包裹棉被,养生必须盖上塑料薄膜保湿,人受点累不怕,工程质量不能受影响。许多在内地很简单的工序,到了戈壁难度陡增。例如,戈壁上的石头坚强如铁,水都渗不下去,挖掘机根本敲不碎,只能用炸药爆破。意外增加的困难,考验的不只是参建人员的技术水平,更多的是人的精神和意志。

时值盛夏,大西北天亮得早,黑得晚,大部分人员一天休息不足6个小时。这样艰苦的环境、这样繁重的工作、这样寂寞的生活,从项目领导到普通员工,没有一句怨言,他们把这视为“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的锤炼。

在全面提速抓进度的同时,项目部从筑牢安全管理基础抓起,健全完善安全教育、安全技术、安全管理等九大体系,坚持安全隐患排查制度,充分发挥党员、群监员、青安岗员在现场管理中的作用,定期或不定期地开展专项检查,发现隐患及时整改,确保安全生产;严格规范路基填筑、混凝土施工等各项工序,确保工程质量。同时,坚持实施日考核、周评比、月兑现的质量进度保障考核措施,有效激发了员工的大干热情,加快了工程进度。

克难

“风刮石头跑,遍地无寸草;一天走四季,十里不同天。”在这满眼不见丁点绿色的生命禁区里,连生存都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七分公司人不光要在这里驻守,还要在这里从事繁重的施工生产,其中的艰苦、困难和辛酸,没有亲身体验过的人是无法想象的。

在戈壁深处施工,后勤保障工作是块难啃的“硬骨头”,后勤保障搞不好,就难以留住人。为了让员工吃好,项目部通过铁路内勤系统购买米和菜,派专人在哈密买好后,交每天一班的通勤火车托运到红柳河车站,再由项目部派人接。由于火车只在红柳河车站停留短暂的几分钟,每天的接菜任务也就成了一项技术活。项目部办公室的小王甚至和主任开玩笑要求发放“技术津贴”。

最让大家纠结的还是缺水。哈密属于典型的内陆干旱地区,年平均降雨1~2次,降水量不足30毫米,下雨在当地简直称得上是“奇观”。尤其是在戈壁深处,水是异常珍贵的东西,大家想出了很多节水的妙招。一盆水,常常是早上洗完脸后再端回宿舍,因为晚上还能接着洗脚,最后还可以洒到室外压尘土。

时间悄然进入8月,茫茫戈壁,无树可荫,阳光直射下的地面温度直逼60℃,施工人员只能顶着烈日奔走在现场。戈壁滩上的风说来就来,扬起的沙土遮天蔽日,大家有时还来不及闭上嘴巴和眼睛,就可能饱餐一顿“沙子宴”。现场测量人员每天都要在戈壁滩上步行十几公里,体力消耗极大。为了节约时间,他们的午餐大多是在工地解决,啃个馒头就口榨菜再喝点矿泉水,就算对付了。由于强烈的紫外线照射,很多人都不止一次被晒得“脱胎换肤”。

就是这样一支平均年龄还不到30岁的队伍,在祖国西北的戈壁深处默默耕耘着。他们没有什么豪言壮语,也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事迹,只是用自己瘦弱的肩膀,承载起“开拓新疆市场、打造四局品牌”的神圣使命。

收获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面对自然环境恶劣、物资材料匮乏、资金压力巨大等诸多困难,参建红淖三铁路的将士们用热血、激情和意志同时间赛跑,实现了一个又一个看似不可能完成的节点目标。

7月20日,红淖三铁路有限公司建设指挥部对项目部自今年4月份进场以来的施工进度保证及安全质量控制情况通报表扬。8月2日,该公司总经理任齐民在检查了红柳村特大桥、红柳河大桥、兰新立交桥等全管段主要施工工点后,对项目施工组织和形象进度表示满意,盛赞四局参建人员不愧为“铁军”。

截至9月10日,该项目共完成产值12520万元,安全质量受控。8月底,红淖三项目后续标段全面招标,七分公司凭借先期开工段的突出成绩和良好信誉,一举拿下了2、3标段共130公里的施工任务,为局进一步开拓新疆市场做出了积极贡献。(邱毅 王响亮 宋勇 翁成龙)

 

稿件录入:宋勇    责任编辑:朱旭

稿件录入:宋勇   责任编辑:
标签: 七分 侧记 新疆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