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集团网站|企业文化网|集团站群
团干部工作要学一点哲学和艺术——我要送你“十条‘鱼’”
来源: 日期:2011-02-11

团干部工作要学一点哲学和艺术

——我要送你“十条‘鱼’”

今天想和大家谈一谈工作方法的问题,大家都是团干部,都很年轻,都在如饥似渴地学习,都在追求进步,我相信,再过若干年,大家都将成为本单位发展的骨干力量,有的同志还会走上更重要的岗位。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但具体到每个人又不是必然,这就需要我们在工作中做一个有心人,善于学习、善于总结、善于发现隐藏于事物背后的规律。我在刚刚举办的中央企业集团级团委书记培训班上讲了一堂《眼睛向下、重心下移,做一个中央企业共青团基层组织建设的有心人》的团课,其中谈到团干部工作要学一点哲学和艺术,今天,我就想和大家专门探讨一个这个问题。

说到哲学,可能很多人会觉得很神秘、很深奥,和我们共青团工作关系不大。在这里,我说一个人大家一定知道,那就是前国家领导人李瑞环同志,从一个只有初小文化程度的工人成长为国家领导人,他说:“这都是哲学帮了我的忙。”而且我相信很多人还读过他写的《学哲学用哲学》一书,用通俗的语言,阐述了严谨的哲学思想。从这个角度来看,哲学也不是那么高深难懂、难以学习和运用的。大家基本上都有大学以上文化水平,我相信大家都有学哲学、用哲学的能力。

团干部为什么要学哲学?李瑞环同志说“哲学是一门明白学、智慧学,学懂了哲学,脑子就灵,眼睛就亮,办法就多;不管什么时候,干什么工作都会给你方向、给你思路、给你办法。”我们做工作不就是需要这些吗?

罗素说:“数学,如果正确地看,不但拥有真理,而且也具有至高的美。”数学中各种公式、定理、定律,以简洁、优美的形式,显示已知和未知、定量和变量、数量和质量、空间与时间之间的逻辑关系,使人感到一种逻辑的力量。我想哲学也是一样,它用精炼的语言提示了世间万物的发展规律,在哲学的层面上,事物的发展与变化会让人觉得简单明了,因而进行决断决策时更为理性,而理性的东西才是持久成功的必要条件。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是“对立统一”,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是“实事求是”,可见,哲学和数学一样,都能在纷繁复杂中呈现一种简约之美,这种简约之美是一种更高境界、更具韵味、更持久的美。

关于团干部工作要学一点哲学和艺术,上次团课我简单地提出了“九条‘鱼’”的说法,这次我再把它深化和扩展一下,送大家“十条‘鱼’”,和大家共同分享。

一是授人以“渔”——关于指点工作方向、引导工作思路、传授工作方法。

团干部既是一级团组织的负责人,又是本单位青年工作的带头人,对团员青年和下级团干部负有领导责任。团的岗位是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团干部的工作就像在跑接力赛,既要接好上一棒,又要跑好自己的一棒,还要传好下一棒,只有这样,团的事业才能生生不息。所以,培养后备力量,带好队伍是我们团干部的一项重要的工作职责。带队伍首先要带工作,如何指导团干部和团员青年开展工作呢?老子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授人以鱼只救一时之及,授人以渔则可解一生之需。”毛主席说:“我们不但要提出任务,而且要有解决完成任务的方法问题。我们的任务是过河,但是没有桥或没有船就不能过,不解决桥或船的问题,过河就是一句空话。不解决方法问题,任务也只是瞎说一顿。”毛泽东用过河的形象比喻,生动而又深刻地说明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对于完成任务、做好工作的重要性。我们一些团干部往往习惯于安排工作,布置任务,喜欢让人干什么,很少教人怎么干,这只是领导的第一个层次。我们不仅要会布置任务,还要学会教授方法,更要学会传授思想,这才是领导的最高层次。布置任务是授人以“鱼”,教授方法、传授思想是授人以“渔”。以发展的眼光看,“鱼”是静止的、有限的,任务完成,这条鱼就不存在了;而“渔”则是发展的,无穷尽的,学会了捕鱼的方法,掌握了捕鱼的思想,而且能随鱼的不同变换捕鱼的方法,那么就可以捕任何一条鱼。当前,社会变化、知识更新的速度越来越快,我们工作的内、外部环境在不断发生变化,今天适用的方法明天可能失效,如果我们不能掌握相应的工作方法,不掌握辩证的思维,没有发展的眼光,我们的工作就会处处被动。所以,从团干部自身发展来看,授人以鱼是暂时的、短期的,授人以“渔”则可让人保持持续的发展动力。

我给大家举一个发生在某个中央企业的真实案例:在80年代后期,某中央企业机关干部出差开会,在南方火车站逗留,因该车站刚进行装修且安装了空调,导致发生了几块钱空调费,该同志回单位财务报销时,执意要报销空调费,而单位财务规定从没有空调费报销这一项,这名干部十分不理解,就通过各种渠道,费尽周折,最终如愿报销了这笔费用,但这件事情也让单位领导、同事对他意见极大,觉得这名干部私利太重,对他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同样的事情数个月后发生在该单位另外一名干部身上,该名同志却采取了截然不同的另一种方式,得到了意想不到的结果。这名同志并没有想方设法去报销费用,而是结合自己的思考,给单位领导写一份《关于可否考虑报销空调费的建议》,领导认真研究后,根据当时的新情况对财务报销规定进行了修改,至此,干部出差再也需为空调费报销而发愁。

这个案例说明了这样的问题:一是解决问题,方法显得多么重要,不同的方法,处理同样的问题,效果截然不同;二是,处理问题一定要有发展、全局的眼光,后一个人正是站在全局的高度,从社会发展的角度去思考如何解决全厂面临的空调费报销问题。

希望大家都能从这个案例中得到启示。

二是授人以“域”——善于搭台,为人提供施展才华的舞台,长于授权,让人明确责任,各负其责,从而聚众人之力,集众人之智。

说到授权和搭台,我们不能不提到汉高祖刘邦,他在击败力拔山兮气盖世的项羽、夺取江山后说:“夫运筹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刘邦善于搭台,长于授权,所以他化劣为优势,取得了天下。从管理学来讲,一个组织发展到一定规模,必然会产生授权和分权的问题,否则组织将无法正常运转。我们团组织也一样,陆昊书记讲,“要注意团组织在不同层级的组织所承担的职责是不同的”,那么不同层级团干部所承担的职责也必须有所不同,这必然涉及到授权的问题。我们团干部都带领着不同规模、不同层级的团员青年,大家一定要学会授权,千万不要在各个方面都想放光,你的任务要带队伍,让队伍一起努力完成神圣的使命。要有授权的雅量,要有授权的智慧,要学会集众人之智,聚众人之力来干好工作,只有这样,才能实现胡总书记提出的“两个全体青年”的工作要求。知名战略管理顾问林正大说:“授权就像放风筝,部属能力弱线就要收一收,部属能力强线就要放一放。”这句话虽然值得商榷,但是,却提醒我们要辩证地看待授权,授权不是一放了之,辩证地看待“授人以‘域’”的两层含义:一是要知人善任,给人施展才华的领域和舞台。要了解组织中每个人的长处和短处,取长补短,从而发挥集体优势。比如:你是否了解你们团委一班人的特点,他们的特长是否得到充分的发挥。这方面大家要学习毛泽东同志。毛泽东身边有一批能征善战、智勇双全的将领,毛泽东对诸将领的指挥才能、谋略水平、品质特长有很深的了解,因而能因其特点委以重任。二是要处理好“授”与“收”的关系,在授权的同时,严格限定不同人员的权力范围,对权力的运行情况进行必要的监督和约束,实现工作的结构化、专业化、指标化,保证各项工作顺利推进。

三是授人以“驭”——善于学习,找准位置,增强驾驭新时期共青团工作的能力。

共青团组织有自己的章程和组织工作体系,在企业中拥有相对于其他部门更多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团组织在企业中的作用主要是配合、是保障、是支撑、是激励、是组织、引导、服务、维护,要在思想上引领青年,在组织上凝聚青年,根本目的是夯实党执政的青年群众基础,这也是共青团的根本职责。作为一级组织的负责人,要为本级组织各方面的工作负责,必须拥有一定驾驭局面的能力。耀邦同志讲,团干部要“议大事、懂全局、管本行”。作为党的助手和后备军,团干部要主动锤炼自己,提高自己把握大局、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一是要找准位置,发挥特长。清人顾嗣协《杂诗》中说:“骏马能历险,犁田不如牛,坚车能载重,渡河不如舟。”团干部要成就一番事业,首先要善于认识自己,客观、公正、正确地评价自己,关于发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做到扬长避短。只能清醒地认识自己,才能在工作中有的放矢,游刃有余。二是要不断学习。团干部如果不爱学习,思维就缺少灵气,讲话就缺少底气,行动就缺少朝气,工作就缺少锐气。团干部要把学习作为一种责任,一种修养,一种精神上的追求。一方面要向书本学习,要努力学习政治理论、党的大政方针、企业管理、人文社科等各方面的知识,不断拓宽知识面;另一方面要向实践学习,不断总结经验,汲取教训,大胆地把书本知识运用于实践,指导实践,用实践检验、修正、丰富和完善书本知识;其次还要向团员青年学习,人民创造历史,共青团工作的历史也是广大团员青年创造的,真正的智慧、真正的创新来源于最基层的团员青年,所以,大家要眼睛向下、重心下移,到团员青年中去寻找动力的源泉。三是要解放思想。既要善于继承前人留下的好做法,借鉴他人积累的好经验,又要敢于冲破旧框框,提出新思路,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既要从本单位实际出发,不断创新团的工作领域、工作内容和工作方法,又要深入研究团的事业发展的客观规律,不断用基层好的经验和做法丰富共青团工作发展规律,推动全团事业的发展。

四是授人以“语”——善于用同样的话语体系进行沟通,让人充分了解自己的思想和意图,统一思想,达成共识。

我先举两个例子:一是前外交学院院长吴建民在《人民日报》发表的题为《中国官员需修“对外交流课”》的文章,认为一些中国官员不大懂得怎样与外国人交流——“有的代表团,万里迢迢到国外招商,请了很多人,介绍自己的省份或者城市,结果一上台先说天气,‘在这个春暖花开的季节,我来到美丽的巴黎,巴黎人民有光荣的革命传统……’好不容易讲到正题了,又是一大堆让人云里雾里的话语,把大量时间浪费在充满套话、废话和空话的无效交流上。”

二是习近平同志在上海工作期间,曾对某些官员在新形势面前“话语平庸”的现象进行了概括:“与新社会群体说话,说不上去;与困难群众说话,说不下去;与青年学习说话,说不进去;与老同志说话,给顶了回去。”

这两个例子都说明,要与人沟通,必须掌握一定的沟通方法,进入沟通对象的话语体系。

共青团是做人的工作的,工作对象是团员青年。我们与计算机沟通用键盘和鼠标就可以了,但是与人沟通,必须要用心、用思想去沟通,要掌握一定的沟通艺术。我们总是讲要用先进的思想引领青年,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武装青年,但实际上团员青年反映许多团干部爱说空话、套话、大话,青年听不懂、不爱听、甚至反感,和青年对不上话,还谈什么教育引导?所以,团干部必须掌握同青年沟通的方式,了解青年的思想,熟悉青年的话语体系,对于团员青年思想上出现的问题,工作、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矛盾,要做到“春风细雨润物无声”,帮助其提高认识,疏导情绪,化解矛盾,这是团干部的基本功。

讲一个例子,我有时回家也带带孩子,帮助辅导作业,讲讲故事,与8岁的孩子一起做做游戏,锻炼锻炼身体;那时,我尽量把自己塑造成一个9岁的男孩,与儿童的思维与她对话,生动而亲近,女儿真把我当作“哥哥”,因为我们有了共同语言,目前看来教育的效果令人满意。

再讲一个例子,一位70后的团干部,想知道北京身着奇装异服的街头篮球一族在想什么,就主动搭话,人家不理,于是拿了个篮球,没事也在那儿玩,他们缺人的时候就临时补充一下,有时还一起喝喝酒、聊聊天,一来二去,他觉得这些年轻人并不像他们衣着那样另类,也是一帮充满活力的“进步青年”,那些人觉得他这个大哥也不错。

所以,和青年沟通,就要用青年的沟通方式,进入青年的话语体系。现在青年沟通交流80%以上通过网络进行,短信、MSN、QQ,我们的团干部用了多少?我们是否能听懂80后、90后的青年在说什么?唱什么?和青年沟通,要用一颗真诚的心去沟通。我们一些团干部只想到多和领导沟通,和同事沟通,却想不起来和青年主动沟通。只有主观上有沟通的意愿,愿意和青年交朋友,青年才能接纳你,才能达到沟通的目的,否则,再漂亮的言辞、再高超的技巧,也不会换来青年的真情相待。

五是授人以“欲”——善于激发人的进取心和成功欲,保持工作激情。

干任何一项工作,都需要一种情感上的“欲望”,简言之,就是工作的激情。共青团是年轻人的组织,“实事求是,朝气蓬勃”,是这个组织的特色和追求的目标,大家在团中央、中央团校、许多团省委办公楼里都可以看到这八个字,朝气蓬勃正是团组织区别于共他组织的鲜明特色,从事共青团工作特别需要一种对事业的热情,对工作的激情,这种热情和激情来源于对共青团事业的热爱,对青年工作的感情,这就是工作的“内驱力”,也就是“内因”。当前,由于种种原因,一部分团干部热情在减退,激情在消散,许多人认为:共青团“工作没劲头,经济没想头,政治没奔头”。

如何激发团干部的工作激情?一靠外因。通过丰富多彩的共青团活动、多姿多彩的青年生活、朝气蓬勃的团干部队伍,影响和感召团干部,许多人经常说,参加团的活动,自己仿佛又回到了青春岁月,找到了久违的激情,这就是共青团活动的魅力所在,我们要善用这种力量;二靠内因。靠个人在工作中不断地感悟、体会共青团工作的价值所在,不断增加对共青团工作的认同,把共青团工作当作一项伟大、崇高的事业来对待。从而不断激发做好共青团工作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我以前在企业工作的时候,办公室很大,还带有卧室,比现在的办公室要大得多。我在延安参加省级团委书记培训班的时候,参观了当时毛主席住的空洞,9平方米的窑洞,5.5平方米的床,剩下就是一张桌子、一盏煤油灯,主席就是在这又黑又潮的小屋里写下了著名的《论持久战》。所以,我们决不能被艰苦的条件绊住前进的步伐,越是在困难的环境中越是要激发出成功的欲望。

“有位工人师傅,在工厂里面干铆工,工资不多,也就800元多一点。妻子下岗后,自己买了台小型豆汁机,在闹市街头给人家磨豆汁,一天也就挣个十块八块的,夫妻俩没钱买楼房,带着女儿住在简易、低矮的破瓦房里。他们省吃俭用,一个月的收入勉强能够维持一家人的生活。离他们家不远处,有一家本市最豪华的星级大酒店。这位工人师傅经常带着他的女儿到大酒店里去玩耍。在这家大酒店的门厅里,他的女儿特别喜欢去坐那些宽大的沙发,小心翼翼地去感受它们的柔软,舒适与华贵。有时候,她还非常喜欢趴在沙发扶手上,专心致志地观看那些服务生热情招呼客人,为客人们提供各种周到的服务,或者观看报务生靠在柜台上,一丝不苟地磨咖啡。有一次,一名服务生终于忍不住好奇、友善地问这位工人师傅:不消费为何总是带女儿来这里?工人师傅笑了笑,憨厚地说:‘你问的很好,我们虽然没有钱在这里消费,但是,我们想给孩子一个希望,想让孩子知道世上有这么多的美好和富足等着自己去努力,去追求……’”这则简短的故事告诉我们:做任何一件事情,没有追求就不会产生动力。团组织要善于“授人以欲”,给人以追求,这种追求是对共青团事业的追求、是对为党做好青年工作的追求,有了这种追求,我们就能保持旺盛的工作热情,持久的工作活力。

我们所说的授人以“欲”是干事业的欲望,而不是所谓个人“进步”的欲望,有人说我们一些团干部“来了就想提(要待遇),提了就想走(转岗)”,还有人追求名利、金钱、地位,欲望很大。在这里,我想和大家共同学习李源潮同志2008年11月26日在中央党校学习贯彻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县委书记培训班上的一段讲话,他说:“一个干部成长为县委书记很不容易,在这个岗位上追求什么很值得认真思考。追求个人升迁,追到了不会满足,追不到会更加痛苦;追求个人财富,必然会以公谋私甚至贪污腐败;追求个人名誉,难免搞劳民伤财不得实惠的形象工程;追求个人享乐,很容易玩物丧志直至腐化堕落。只有追求为本县百姓的幸福安康多作奉献,追求为党和国家的多作贡献,才能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锐意进取的干事激情、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做‘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这“7个追求”语重心长,极富哲理,值得县委书记深思,更值得我们年轻的团干部深思。

六是授人以“誉”——善于用荣誉激励人,激发人的积极性。

美国著名成人教育家卡耐基曾指出为人处世基本技巧的第一条就是“不要过分批评、指责和抱怨”,第二条是“表现真诚的赞扬和欣赏”。美国IBM公司有一个“百分之百俱乐部”,当公司员工完成他的年度任务,他就被批准为该俱乐部会员,他和他的家人被邀请参加隆重的集会。结果,公司的雇员都将获得“百分之百俱乐部”会员资格作为第一目标,以获得那份光荣。由些可见,无论是言语上的表扬还是物质上的奖励都是一种激励手段,对人能产生感召力,激发比、学、赶、超的动力,从而产生较好的激励效果。团的工作也要善于授人以“誊”,要善于抓住青年人希望得到认同的心理动机,及时给予肯定和荣誉,强化积极的行为,消除消极行为,通过不断的实践,引导青年把实现自我价值与实现组织目标有机结合起来。

授人以“誉”首先要弄清楚授予青年什么荣誉。组织行为学的理论认为:需要产生动机,动机引导行为。团干部要充分调动青年的积极性,必须认真研究青年人的需求和愿望。时代在发展,青年的需求也在发生变化,五、六十年代一张奖状、一条毛巾就可能极大地激发人的积极性,现在媒体宣传,公开亮相可能更起作用。所以,用发展的眼光,准确把握青年需求的变化,采取与之相对应的激励措施,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促进组织目标的顺利实现。比如说,挠痒痒,有时挠不到痒处,结果越挠越痒,不解渴,反而更痒,这说明我们找准需求才能解决问题。其次要弄清楚怎么授予青年荣誉。“超女”、“超男”在青年中引起的轰动效应值得我们关注和研究,我想其中很重要的一点是公众的参与性和全程的公开性,公众的参与提高了活动的影响力和认同度,公众的认同提高了“超女”、“超男”的含金量。我们许多企业在做团委书记公开竞聘,通过PK方式产生杰出青年、优秀团干部。我想,通过这种渠道产生出来的团委书记、杰出青年一定比只发一纸文件效果要好。这次团工委扩大会议也有委员提出:团内典型的评选要提高参与度,通过青年的参与,增强青年的荣誉感,通过参与使青年知道我们在弘扬什么、鼓励什么。我们要认真研究这个问题,不仅注重结果,更要注重过程。再次就是要把握“度”。青年正处于成长时期,恰到好处的授予荣誉,给予激励,能激发青年工作学习的热情。但是任何事情都要把握一个“度”,过犹不及,授人以“誉”也要实事求是,不要刻意拔高,做到客观与主观的统一。否则,对于接受荣誉的青年来说,会感到压力、受之有愧,我们的激励作用就会打折扣;对于其他青年来说,他们会不以为然,认为我们的典型是“人造英雄”,我们典型引路的目的就会落空,还会对我们共青团工作作风产生不良影响。最后,还要把思想教育和授予荣誉结合起来。只讲思想教育,没有必要的荣誉激励,思想教育就会变成空谈,收不到好的效果;只讲荣誉奖励,不讲思想教育,青年就会失掉理想,迷失方向,容易只顾眼前利益,只有掌握好二者统一的度,才能有效调动青年的积极性。

七是授人以“愚”——善于培养人的忠诚意识、顽强意识和坚韧精神,做一个脚踏实地的人。

大家都知道愚公移山的故事,晋代张湛评《愚公移山》曾说过:“俗谓之愚者,未必非智也;俗谓之智者,未必非愚也。”这句话具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智与愚是一对对立统一的矛盾,在一定条件下会相互转化,一些常人看来愚笨无比的人其实可能是大智之人,即所谓大智若愚,反之,就是大愚若智。

我们就授人以“愚”,就是希望团干部在工作中要有大智慧、不要耍小聪明,要脚踏实地、不要好高骛远,要求真务实、不要心浮气躁。有些团干部干工作热衷于做表面文章,在愿做打基础、谋长远的工作,许多活动只有开头没有结尾,有的工作刚发文件就总结经验、树典型,抓工作浮光掠影,搞调研蜻蜓点水;作风漂浮、工作不实,不谦虚、不谨慎,认为自己什么都懂、什么都行,夸夸其谈,行为张扬。当然这只是少数,但是值得警示,我们要引以为戒。古人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只有把远大理想落实到每一件具体的事情上,落实到每一天的具体行动中,才能不断接近理想,进而实现理想,也就是要有愚公“愚”的精神。

黄丹华同志在2008年11月21日看望参加中央企业集团级团委书记培训班学员时希望团干部“思想要高远,脚步要坚实”,辩证地指出了团干部应该如何做事、如何做人。我想,我们团干部干工作不妨有一些“愚”的意识,多做一些小事情、打基础的事情,多做一些不计名利的事情。比如说小事情,其实小事和大事是相对的,一些事在我们看来是小事情,在团员青年看来却是大事,但是你不关心青年的小事,青年怎么会关心你的大事?比如说婚恋问题,在许多团干部看来完全不能列入团的重要工作,不是我们要抓的“大事”,但是有的团委做了,而且做的很成功,得到了团员青年的追捧,团组织的影响力、凝聚力、战斗力得到有效提升。如何提升基层组织的影响力、凝聚力、战斗力可是件全团关注的大事,可见有时候做“小事”就是在干大事,就是在打基础。一些我们重点关注的有轰动效应的“大事”,再过若干年还有没有人记得?今天你风光无限,明天可能没有人记得你,就像温家宝总理引用《沉思录》里的一句话:“请看看那些所谓的伟大的人物,他们现在都到哪里去?都烟消云散了。有的成为故事,有的甚至连半个故事都算不上”。

大家都知道“呆若木鸡”这个成语,但很多人可能不知道,斗鸡场上一般都是那些“木鸡”获胜,看似呆头呆脑,其实很有智慧,这就是所谓的“钝感力”。日本作家渡边淳一在其《钝感力》一书中提出,顿感不是迟钝,而是坚实排难的态度,是有意义的感觉迟钝,是外钝内精、外愚内智、外拙内巧、外讷内敏。我们团干部做人、做事不妨“呆”一些、“愚”一些,有点“钝感力”。

八是团干部要学会授人以“予”——乐于奉献,甘为人梯,树立亦师亦友的观念。

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董必武说过,一个自觉的革命家和一个普通人不同之处虽然很多,但最重要的一条区别,就在于他们对于“我”的态度不同,是唯我呢?还是忘我?是事事以我的利益为出发点,还是以群众的利益为出发点。

我们所讲的授人以“予”,首先反映出一种精神追求,说到底就是一个人怎样看待自己,怎样对待别人,怎么对待事业,在对人、对事的过程中把个人放在一个什么位置考虑。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一个人的价值,应该看他贡献什么,而不应该看他取得什么。”宋代文学家范仲淹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我们说,共青团工作是事业不是职业,在团的岗位要讲奉献而不是索取,授人以“予”,首先要求我们以对事业的崇高追求、对青年满腔热情,从团组织的要求,青年的需求出发,逐步树立崇高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使自己无愧于共青团干部这一称号。

授人以“予”也反映了一种工作态度。黄丹华同志在接见中央企业集团级团委书记培训班全体学员时,要求广大团干部“不要当青年官,要当青年友,牢固树立服务意识,竭诚服务青年,真正关心青年,帮助青年,更好地服务青年成长成才。”当前,许多中央企业团干部都是兼职的,在待遇不高的情况下,特别需要团干部具备这种无私奉献、甘为人梯的品格。授人以“予”不是空洞的口号,体现在工作中就是要在平时勤恳工作,克已奉公;在危急时刻挺身而出,义无反顾;在青年需要的时候真情付出,甘为人梯。白居易说“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吏禄三百石,岁宴有余粮。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作为党的助手和后备军,团干部更应牢记宗旨,真心付出,在服务青年中实现自己的人生追求。

授人以“予”还是一种工作方法。“竭力履行你的义务,你应该就会知道,你到底有多大价值”,这是列夫托尔斯泰说过的一句话。陆昊同志讲团干部要靠人格魅力吸引和凝聚青年,这种人格魅力的形成很大程度上靠我们对团的事业的无私奉献,对青年的深厚感情。授人以“予”,要求我们要把团的岗位当做奉献的岗位,为青年人成长成才铺路搭桥,当青年人生道路上的“铺路石”;把团的岗位当做服务的岗位,了解青年所思所想,关心青年工作生活,做青年健康成长的“助推器”;把团的岗位当做砥砺品德的岗位,勤于学习,勇于创造,甘于奉献,在服务青年、服务企业中磨炼意志,提高修养,不断进步。

九是授人以“娱”——善于营造环境、创造条件,让人快乐地工作,以最终实现既定目标,有成就感和幸福感。

我在基层调研时,经常听到团干部说“共青团一无权、二无钱,工作起来难上加难”,还说,做的工作要“铜头、铁嘴、橡皮肚子、兔子腿”,这些话形象地描绘了共青团工作的不易,我从事共青团工作虽然时间不长,但也深有体会。同时,我也看到了许多团干部在敬业地工作,在充满激情地工作,在快乐地工作。我们是要在抱怨中工作还是快乐地享受工作,答案不言自明。

如何让人快乐地工作呢?我想最主要的是靠对人需要的满足。一般认为,当人的需求得到满足时,就会有快乐感。马斯洛认为人的需要有五个层次: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处于不同需要层次的人对快乐的感知是不同的。从当前中央企业发展阶段来看,我们应该更加重视青年对后三种需要的满足。一是积极营造关爱人、尊重人的良好环境,增强组织归属感,帮助团干部在工作中找到快乐。一些团干部总在说一个不等式:“爱情=团情=亲情”,我想,有这种感受的团干部,他的工作一定是快乐的,在团组织中身心都是愉悦的。二是要激发人的工作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孔子也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大家都有体会:干什么事情,有了兴趣,就不容易觉得累。我们不仅寻找对共青团工作感兴趣的人来做工作,也要在工作中培养对共青团工作的兴趣,善于制造和发掘共青团工作的兴趣点。三是要用组织目标激励人。盖洛普的Q12(盖洛普的Q12,是测评一个工作场所的优势最简单和最精确的方法,也是测量一个企业治理优势的12个维度。它包括12个问题)显示,如果想让员工快乐,就必须让他们真正了解组织的目标和方向,包括组织的愿景和使命。共青团组织的目标的愿景在团章中规定得很明确,但仅有这些还不够,团干部还必须善于把组织的目标和战略加以分解、量化,使之与日常工作结合起来,让人明白自己是如何为共青团事业发展做出贡献的,并在实现一个又一个目标的过程中收获快乐。

方永刚在接受央视《面对面》节目采访时说:“人的工作有三种境界,一种境界呢,强迫的感受,这活又让我去干,为什么不让他去干呢。还有第二种境界,就是职业精神的,职业道德的,我拿了这么多老板的工资,我就应该把这个事干好。第三个境界就是快乐地工作,我感觉到我的工作,是一种快乐,是一种享受。”我希望我们的团干部都能快乐地工作,找到并享受共青团工作的乐趣。

十是授人以“玉”——善于建立约束条件,让人保持清正廉洁,培养高尚雅洁的人格素质。

有人说:“共青团无权无钱,团干部想不廉洁都难,和团干部谈廉洁意义不大。”我想给大家讲一个故事,这是发生在80年代我们一家中央企业二级单位团干部身上的事情。这名团干部很年轻,也很能干,很受领导的器重和青睐,可以说有前途。但由于家里情况不好,一次急需用钱,他一念之差把几百元的团费挪用以解燃眉之急,结果后来被查出,受到调查和处分,领导大失所望,这名团干部也悔恨不已,一度想到轻生。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是共青团并不是纯粹的“清水衙门”,团干部也不是生活在真空中,同样会经受各种诱惑和考验,受到社会上各种不好的风气影响。二是一个人能否保持清正廉洁,客观条件只是诱因,不起主导作用,起主导作用的是主观因素,是我们团干部是否能提高修养、警钟长鸣,从思想上筑牢防腐拒变的大堤。

团要管团,团干部带好队伍,不仅要带工作开展,还要带思想作风建设。团组织尤其是基层团组织要重视和加强团干部的作风建设。为团干部健康成长创造条件,要研究社会不良习气对团组织及团干部的影响,善于建立约束条件,常敲廉政钟、常吹廉政风,帮助团干部自警自省,防微杜渐,为团干部健康成长把好关、服好务。同进,要引导团干部自觉践行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政治上要过硬,作风上要扎实,自律上要严格”的要求,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已之心。要在团干部中倡导良好的生活作风和健康的生活情趣,坚决抵制腐朽没落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的侵蚀。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要教育团干部慎重对待交友,注意净化自己的社交圈。要引导团干部多同普通青年交朋友,多同先进模范交朋友,多同专家学者交朋友。越是智慧者越发愤,越是成功者越拼搏,越是奋发有为者越能洁身自好。要引导团干部弘扬艰苦奋斗的精神,要把艰苦奋斗作为一种精神追求,保持一种积极进取、奋发有为的状态。和懒惰作斗争,和不思进取作斗争,和各种贪欲作斗争。我有一个习惯,晚上不管多晚睡觉,次日早上一定是在6点钟起床,我总要提醒自己:与懒惰做斗争要从清晨开始。

十条“鱼”是谐音字,音谐义不同,相信大家听后一定会自己培养出更多的“鱼”来,希望将来我们能一起分享。

“管理从思想上是哲学的,从操作上是艺术的”。大家都从事企业共青团工作,基本上属于企业管理的范畴,当前,中央企业共青团工作发展面临着新机遇与挑战,企业青年的政治意识表达方式、生活方式、行为方式、交流方式和聚集方式发生了深刻变化。中央企业整体上市、兼并重组、国际化、股份化、董事会改造等对我们的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也对团干部的工作思路、工作能力、工作方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荣融主任2007年在国资委机关“青年读书与思考”活动中向机关青年推荐《实践论》、《矛盾论》,并说实践论给予信心,矛盾论给予方法。希望大家学一些哲学,懂一些辩证法,这样才能充满智慧地做事业。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提高自己的理论修养,日积月累,积淀多了,从量变到质变,你就会在纷繁变化的事物背后发现潜藏的规律,发现解决问题的思想和办法,你的工作就会呈现一些艺术的色彩,你就可能发现和体会到工作之美和生活之美。

注:①根据中央企业团工委书记许高峰同志在中央团校第223期团干部培训班上的讲座整理。

2008614,胡锦涛总书记在同团中央新一届领导班子成员和团十六大部分代表座谈时指出:各级团组织一定要发扬“党有号召、团有行动”的优良传统,不断完善工作思路,全面履行职能作用,大力加强自身建设,力争使团的基层组织网络覆盖全体青年,使团的各项工作活动影响全体青年,把广大青年紧紧团结在党的周围,为实现党的任务努力奋斗,保证党的事业兴旺发达、后继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