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0
新闻来源:银西经理部作者:浏览次数:日期:2018-10-10
最近看到一句话:既然迟早会死去,那我们为什么还要活着呢?
顿时,大脑一片空白却无力填补。而后便感到这句话好似存在着些许问题,但又让人无从辩驳。紧接着,作为一个有独立思考能力的个体,我意识到必须要捍卫自己的思想,将这种混蛋逻辑证伪,以证明自己这么多年存在以及继续存在的意义。
从社群关系来看,人并非脱离社会关系而存在的。我们有生养自己的父母、血脉相连的兄弟姐妹,也会有妻儿,还有从小到大结识的朋友、同事。因为他们的存在,至少是父母和家庭的存在,使得我们没有轻易决定自我生死的权利。抛开或有形或无形的社会价值排序,我们每个人身上都背负着使命与责任,它决定了我们必须带着责任来,在履行使命的过程中去消耗这宝贵的生命。其实从生下来的那一刻起,我们就承担着希望与责任,所以身上的使命并非生命的附属品,它就像我们的身体运转系统一样与生俱来,只是以无形存在着。
如果非要撇开社群关系,单从生命个体来看,我想“存在即合理”也可以解释为什么要活着。因为存在,所以合理;因为合理,所以延续。“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一草一木,尚且没有轻易放弃过生的希望,更何况是作为一种高级生命体的我们呢?活着,便是对生命最大的尊重。
再从结果和过程的关系来看,死亡是生命的终点,活着是生命的过程。我们不能因为死的必然性,就忽略了生的体验感。相反,恰恰是因为生命有终点,我们更需要耕耘它的深度,拓宽它的广度,尽可能弥补生命长度无法增加的遗憾。余华老师在《活着》一文中说道:“活着,就是修行。”诚然,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我们不能畏惧眼前的困难和未知的将来,而是要在一次次修行中升华自己的人性与品格。生活不是我们活过的日子,而是我们记住的日子。希望在与世别离之际,回望过往,我们都能看到,那是一条长长的人生路,是我们用一生踏出的多彩绚烂的生命之路。
最后,从面对死亡时,我们的态度来看,不管是现实还是电视中,我们都看到过这样的场景:在死亡面前,病人对生的那种渴望以及在思想层面痛苦斗争后的释然。我想如果条件允许,应该没有多少人会放弃生命延续的希望,有的只是努力过后的淡然处之。在望得见生命休止符的情况下,他们仍旧为了生命之花的最后一次绽放而努力着,可歌可敬。
也许生命的意义从来不是用来探讨的,而是用来谱写和镌刻的。“风过留声,雁过留痕”,这便是对生命意义最好的解读。
信息如需转载请联系0551-63742243